来源: 焦作日报 访问:2393 时间:2024-07-18
——市委科技委33项工作推进高质量发展
市委科技委工作推进会现场。 焦作日报记者 宋崇飞 摄
焦作日报记者 徐金华
6月19日上午召开的市委科技委工作推进会确定,今年,市委科技委33项工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
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
积极构建焦作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培育壮大“3+13+N”产业链群,构建形成以高能级链群为关键支撑的焦作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
加快传统产业延链升链。聚焦化工、食品、装备制造、铝工业、汽车及零部件等产业,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实施400个以上项目,确保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30%以上。
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补链强链。聚焦新能源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加强新技术、新业态创新应用,补强产业链,提升竞争力。
加快未来产业建链成链。聚焦氢能与储能、生命健康、前沿新材料等产业,加强跨周期战略谋划。积极谋划布局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构建应用牵引、跨界融合、开放共享的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体系。
培育壮大数字经济。协同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数据价值化、数字生态化,为产业转型发展注入新动能。
深入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统筹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依法推动落后产能淘汰退出。
加快推进代表新质生产力的项目建设。紧盯十大工业项目建设,确保按时间节点有序推进。同时,密切关注解放区超级云计算数字经济产业园、示范区怀川高科产业园、马村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山阳区电子信息产业园等项目建设。
完善主体培育体系
大力培育科创型种子企业。完善种子企业培育体系,制定出台种子企业激励政策,打通科技型中小企业到“专精特新”企业中间环节。
持续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开展创新型企业提升行动,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着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集群。
加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力度。落实《河南省“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支持办法(试行)》,引导企业在细分领域“精耕细作”。2024年,力争新增40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重点关注100家“专精特新”企业,积极争创“专精特新”“小巨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和“独角兽”企业。
积极打造产业链领航企业。筛选100家骨干企业,强化政策集成、资金集中、要素集聚,支持其加大资源配置、资本运作、项目建设力度,开展跨区域兼并重组、全链条垂直整合,不断做大体量规模。
高质量推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引导企业加强技术创新,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确保“四有”研发活动覆盖率保持在70%以上。
完善创新平台体系
争取“国字号”创新平台新突破。支持多氟多氟基新材料产业创新中心争创2024年国家产业创新中心。
全力争创省实验室。紧密跟进省实验室体系重塑,围绕新材料方向,积极开展省实验室筹建工作。
积极争创省重点实验室。支持氟基新材料、龙佰集团、温县农科所分别围绕氟硅功能材料、钛锆资源绿色利用、中药材创制等筹建省重点实验室。
巩固和提升省中试基地建设水平。推广省科学院沁阳科创园模式,推动我市4家省中试基地的高效运行,积极做好第五批省中试基地申报工作。
争创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积极争创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系统布局建设市重点实验室。围绕主导产业,系统布局建设一批市重点实验室,进一步壮大省重点实验室后备力量,打造高水平产业应用研究的科技创新基地。
完善成果转化体系
加强院(校)地科技合作。聚焦我市主导产业,积极搭建产学研交流平台,推进院(校)地全链条合作,尤其是深入推动与河南理工大学的融合协调发展。2024年,继续实施“千名专家进千企”活动,针对性地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推动促成一批科技成果落地。支持河南理工大学科技园建设,着力提升理工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孵化一批高成长性科技型中小企业。围绕育种“卡脖子”问题,深化育种单位与中国农科院、国家小麦工程研究中心、神农种业实验室等科研院校的育种技术合作关系,以小麦、玉米、四大怀药、肉鸭等为重点,着力培养高产、优质、绿色、高效的突破性品种。
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链条。积极推进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加强技术转移人才、技术转移机构培育,持续推动技术市场繁荣发展。
建立新型科技创新服务载体。做优做实市产业技术科学院,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采取社会化、市场化服务模式,从企业需求端入手,对接大院大所等创新资源,建立新型科技创新服务载体,推动产业创新。
完善人才引育体系
持续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力度。深入实施“焦作英才计划”“千博万硕聚焦作”引才行动,谋划设立人才基金,探索飞地引才新模式。
探索实施“院士团队项目进焦作”行动。依托本地重大产业项目和重点科技项目,围绕主导产业链条设立跨领域、跨行业的融合应用场景项目,积极吸引院士团队项目进焦作。
加强人才全链条周期服务保障。深化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建立高层次人才服务专员制度。完善政府人才公共服务体系,推行人才奖励补贴、项目申报、安居住房、配偶安置、子女就学、医疗保健等事项线上线下“一站式”办结,为人才提供优质高效便捷服务。
推进重大创新载体建设
加快推进科技产业园区建设。加快推进焦作智慧岛、白鹭湖智慧岛、怀川高科产业园、焦作5G产业园、腾云数字经济产业园等建设,积极培育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众创空间等创新载体,构建主体多元、类型多样、业态丰富的全链条培育孵化创新创业体系。
推动高新区引领发展。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科技型大中小企业培育为重点,打造创新型中小企业集群核心区。支持武陟县、中站区争创省级高新区。
完善科技投入机制
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信贷支持。积极推进省、市科技贷及“专精特新”贷工作。鼓励金融机构扩大科技型企业贷款规模,设立科技金融业务运营主体,为科技型企业融资提供便利服务。
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基金支持。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重点支持科技型企业、技术改造升级项目。探索设立天使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聚焦投早、投小、投科技创新前沿,积极构建“创新创业创造+创投”的新发展格局。
加大财政科技投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把科技投入列为公共财政的支出重点,建立健全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快构建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投入为支撑、社会资金参与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
积极推动科技型企业上市。拓宽融资渠道,鼓励科技型企业融入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科技型企业上市步伐。
构建创新发展良好生态
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市委对科技工作的统一领导,将市科技创新委员会调整为市委科技委员会,作为市委议事协调机构,负责统筹推进全市创新体系建设和科技体制改革,研究审议全市科技发展重大战略、重大规划、重大政策等。
营造创新氛围。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开办科技创新栏目,举办创新发展论坛、科技政策宣讲、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不断培养增强全民创新意识,营造全社会崇尚创新氛围。
强化考评导向。强化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密切掌握各级各部门在创新发展上的工作部署和项目进展情况,充分发挥考核对促进科技创新的指挥棒和风向标作用,引导全社会加大科技投入,强化要素保障,健全创新体系,提升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