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繁体中文  
 当前日期:
文章搜索:    
· 首页 - 工作动态

温县:科技向“新”行 农田展“丰”景

来源:焦作日报 访问:391 时间:2024-07-18

本报记者 陈 彬

本报通讯员 崔 鹏 张 倩

广袤田野,丰收新希望。

作为河南乃至全国的粮食生产高地,温县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卓越的农业科技应用,再次向世人展现了“中国小麦看河南,河南小麦看温县”的辉煌成就。科技兴农、智慧管理、组织保障与创新驱动理念,在今年的小麦收获与秋种工作中生动展现,精心勾勒出科技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的现实图景。

科技兴农,颗粒归仓。

6月4日,在河南平安种业有限公司办公楼后的试验田里,几百个试验方整齐排列,每个试验格子里均种有一个小麦品种,麦穗粗壮挺拔。平安种业总经理吕庆丰边走边不时掐下一些麦穗,吹落麦糠,仔细察看麦粒的大小和成色后高兴地说:“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而在温县黄河街道北冶村,种植大户朱立松派出了5台收割机同时作业,看着颗粒饱满的麦穗,喜上眉梢:“今年小麦整体长势真不错,小麦收割效率高,亩产能达到600公斤以上,每公斤种子比市场价高两毛钱,一亩地能多收入100多元钱,与裕田种业的合作真是双赢!”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丰收离不开温麦良种的支撑。近年来,温县将科技创新作为握紧种子“芯片”的支撑力,培育小麦育种“乡土专家”150余人、种子企业50余家,构建了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院士专家、科研院校人才、“乡土专家”共同参与的小麦育种人才体系。

智慧管理,降损增效。

从农田到粮仓,从收割到入库,每一步都经过精细化的规划和执行,确保夏粮的质量和数量都能达到最佳状态。智慧管理不仅体现在温县夏粮收割的每一个环节,更深入收购工作的方方面面。

6月6日,武德镇徐堡村的一块麦田里,3台大型联合收割机来回穿梭,成片的小麦“尽入囊中”,留下一行行麦茬。“麦茬不能留高了,得把高度控制在15厘米以内……”站在麦田里,农机安全员李富平手持对讲机,指挥着面前的一台春雨H80收割机进行作业。

在温县,像这样拥抱科技的粮农比比皆是。机车对接面积36.8万亩,占比96.6%,现代化农机装备为夏收注入强劲科技动力。

到了收购环节,智慧管理体系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裕田种业等企业不仅在收割后迅速完成验制单的签订,更通过专业仪器对小麦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确保每一粒粮食都能“健康入库”。裕田种业种子基地管理员陈永政一边指挥工人们卸粮入库,一边说:“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一颗小麦都能发挥最大价值,从收购到存储的每一步都力保精准高效。”平麦189和温豫303等优质麦种的推广,不仅丰富了市场选择,更为种植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组织得力,政策保障。

面对“三夏”农忙,温县县委、县政府未雨绸缪,成立“三夏”工作指挥部,下设多个工作专班,制订一系列翔实的工作方案,确保夏粮收获与秋播工作有条不紊。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人、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马伟说:“我们既要保证夏粮颗粒归仓,也要确保秋播不误时机,为此提前调度大量农机资源,推广订单作业,并建立应急作业队,全方位保障农业生产。”这样的组织保障,成为温县农业生产的坚强后盾。

经过细致规划,温县强化夏种夏管工作,确保秋粮种植面积稳定在30万亩以上。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优选小麦品种栽培,丰富作物种类,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实现作物产量与经济效益双提升,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创新驱动,藏粮于技。

农业的未来在于科技创新。温县通过“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如火如荼,目前覆盖率已超90%,为粮食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温县积极探索数字农业的发展路径,投资兴建的数字乡村大数据平台有效整合田间气候工作站、土壤墒情监测站等先进的物联网设备,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精准的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实现了“知天而作,因地而种”的智能化农业生产模式。

科技与汗水交织,智慧农业的元素随处可见。从种粮大户的现代化收割作业,到万亩麦田的精细管理与高效收割,温县农民在农业农村部门的引导和支持下,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卫星遥感监测、智能农机调度、精准农业技术等,加速了麦收进程,提高了秋种质量。

当前,温县农技指导、精准管理在田间持续上演,多措并举确保秋粮种植开局良好。市政协副主席、温县县委书记杨磊表示,温县将切实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持续在“良田、良种、良法、良技、良制”五点上发力,确保粮食丰产丰收、农民增产增收。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上一篇:我市企业可享受关税减让政策 下一篇:坚持创新引领 培育壮大新动能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