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繁体中文  
 当前日期:
文章搜索:    
· 首页 - 科技聚焦

人工智能识别植物准确率高达80%

来源:科技日报 访问:1233 时间:2017-08-15

  据《自然》杂志官网日前报道,一篇发表在最新一期《进化生物学》杂志上的论文称,用成千上万份标本图像“训练”过的计算机算法,已经能自动识别被压制的、干燥植物标本的物种。这是科学家首次尝试通过深度学习,让计算机使用大型复杂数据集的神经网络,解决了识别自然物种分类的困难任务。
  世界各地的自然历史博物馆正在加速藏品数字化进程,将标本图像存储在开放数据库中。比如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iDigBio项目的一个数据库,就拥有来自全美各地收集的超过1.5亿张植物和动物图像。
  目前,世界3.5亿个物种中,只有一小部分被数字化了。但是,随着计算技术的进步,哥斯达黎加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家艾瑞克·蒙塔罗和法国蒙彼利埃国际发展农业研究中心植物学家皮埃尔·邦尼特认为,为标本做大数据集已经成为可能。他们的团队已经实现了植物识别的自动化。
  研究人员借助智能手机应用程序现场拍摄标本,积累了数以百万计的新鲜植物图像,然后对1000多个物种、超过26万份植物标本进行了扫描识别,采用先进算法的识别准确率高达80%。
  邦尼特说,这样惊人的结果往往让植物学家担心其学术领域被轻视。“但人类的专长永远不会被消除,识别结果仍需要植物学家来检验正确与否。”
  人工智能识别标本的方法,极大地减少了植物学家收集和识别标本的时间,还能帮助改进标本数据贫乏地区的植物鉴定水平,对生物多样性丰富但植物标本较少的地区特别有用。
  此外,这种方法还能让研究人员对大数据进行额外的分析。一般而言,植物标本样本中含有丰富的数据信息,例如采集时间和地点,采集时在开花还是在结果,以及花群密集特征等。由于一些样本是几个世纪以前的数据,因此,可以帮助研究植物是如何适应气候变化的。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博士彼得·威尔夫说:“在自然历史的进程中,这种方法预示着未来。”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上一篇:3D打印可快速组装大型空间工程结构 下一篇:德国发明可自我溶解的牛奶胶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