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繁体中文  
 当前日期:
文章搜索:    
· 首页 - 科技成果

“中杂红316”——优良红麻杂交组合新品种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 访问:3627 时间:2016-12-12

  “中杂红316”,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选育而成的优良红麻杂交组合新品种。2007年通过农业部品种鉴定。
  该品种母本L1为本所经过多年选育的具有高产、高抗、优质特征的高世代的品系,父本P2是前期生长速度快植、适应性广互补性强的品系。在1999年数十个高产、优质、抗病的品种(系)配制出的杂交组合之中,该品种作为优良组合之一被筛选出。
  该品种在麻类研究所试验农场进行的优良组合筛选试验和对比试验中增产幅度表现突出。在2004~2006年全国红麻新品种区试中,该品种平均纤维产量4171.31kg/ha,比对照中红麻10号3653.33 kg/ha平均增产14.18%,且纤维品质经农业部麻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纤维支数275m/g,纤维强力332N,优于对照品种。该品种的人工接菌炭疽病鉴定,病情指数为10.8,烂头率为0.7%,属于高抗类型。
  该品种于2006年在河南、安徽、福建、江西、湖南进行了生产示范试验,表现优良,平均纤维产量4339.5 kg/ha,对照中红麻10号3855.15 kg/ha增产12.6%。前、中期生长较快,后期生长稳且不早衰;茎杆坚实,株型紧凑;耐涝抗倒,抗病性强,适于在高肥水平下种植。该品种最突出的特点是生长速度快、植株高大粗壮,有效株数多、笨麻率低,从而形成纤维产量和干茎产量高;纤维品质好,韧皮含量高,适于纺织和造纸兼用。
  该品种适用于华南地区春播或夏播,以及长江流域、黄淮海和北方麻区夏播种植。
  该品种自2006年起在河南信阳、安徽六安、广西合浦推广累计30万亩,经济效益达到4.5亿元,新增效益3600万元,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首席专家简介
  李德芳,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育种研究室主任、红麻育种岗位专家,国家863项目与国家奖项目评审专家,中国农科院三级岗位杰出人才。承担国家、省部委、国际合作等项目30余项,发现的“红麻现蕾期的积短日差原理”在第二届全国青年作物遗传育种学术会上获一等奖优秀论文,发表论文70余篇。
  联系地址:湖南长沙咸嘉湖西路348号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
  邮  编:410205
  联系电话:0731-88998538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上一篇:新兽药盐酸沃尼妙林及其预混剂 下一篇:星陆双基遥感农田信息协同反演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