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繁体中文  
 当前日期:
文章搜索:    
· 首页 - 科技聚焦

中科院创企发布“金刚”高通量计算机

来源:中国新闻网 张素 访问:2040 时间:2018-10-29

  2018中国计算机大会(CNCC2018)期间,孵化自中科院计算所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科睿芯”发布了“金刚”高通量计算机。

  中科院计算所高通量计算中心主任、中科睿芯董事长范东睿26日告诉记者,“金刚”具有高并发、强实时等适于大数据计算的特点,以其独有的高密度、高能效特性满足下一代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建设需求。

  高通量计算的概念由中科院计算所于2005年提出,经过十余年的高通量前沿技术研究,中科睿芯率先以中科院创企的身份对高通量计算相关技术展开了产业化推广应用。

  “从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至今,人类经历了以‘机’为中心的IT1.0时代和以‘人’为中心的IT2.0时代,目前正进入以‘物’为中心的IT3.0时代。”中科院计算所所长、研究员孙凝晖说,在万物互联的IT3.0时代,大数据处理对计算的并发性和实时性都提出极高的要求。正是在这一背景下,高通量计算机应运而生。

  专家表示,在强时间约束下,高通量计算机能够全局可控处理高吞吐量请求,可适用于现有大多数有着大数据处理需求的应用场景。

  范东睿介绍说,未来,他们还将打造高通量体系架构的CPU,力求实现高通量计算机全系统的自主可控。与此同时,中科睿芯还以其与中科院计算所和中关村顺义园管委会联合成立的“北京智能计算产业研究院”为平台,推动和完善高通量计算生态建设。

  本次大会期间,观众可以在展台看到这款计算机,并观摩“金刚”支持的典型高通量应用演示。

  此前在主题为“拥抱数据·金刚来袭”的高通量产业圆桌论坛上,与会专家认为,“信息高铁时代”即将来临。面对海量数据及人工智能算法等因素带来的计算压力,传统通用的计算架构越来越难以满足大数据处理对高并发、强实时的计算需求;同时,从终端设备到数据中心,计算设备对功耗、时延、数据量的敏感性也在不断提升,更适于大数据计算的新型计算机体系结构呼之欲出。

  国际数据研究机构IDC发布报告显示,到2025年,全球需要管理的数据量将会达到163ZB,这一数字是2016年数据量的10倍。

  “不要聚焦在‘大数据’,要聚焦‘高效处理“大”的数据’。”孙凝晖表示,随着高通量计算机系统的成功研制,高通量计算技术将逐步应用到国民经济主战场,贡献于国计民生。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上一篇:“海星6000”下潜深度首破6000米 下一篇:新方法发现华北深层地下水亏损趋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