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繁体中文  
 当前日期:
文章搜索:    
· 首页 - 科技聚焦

逆行出征 “人造太阳”筑梦聚变能

来源:中国科学报 桂运安 叶华龙 访问:565 时间:2021-02-08

  近日,随着中国工程技术人员辗转抵达法国南部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现场,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研究所(以下简称等离子体所)“人造太阳”团队首批骨干技术人员已全部投入紧张忙碌的现场工作中。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流行带来的严峻考验和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该所陆续派遣多批技术人员逆行出征,承担ITER主机关键核心部件的安装任务和采购包部件的现场技术支持,为ITER计划的顺利推进保驾护航。

 “国家需要就是义务所在”

  ITER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大科学工程之一。参与ITER计划14年来,等离子体所ITER大科学工程团队承担了导体、电源、校正场线圈、超导馈线、诊断以及PF6线圈、波纹管、内部线圈、离子回旋关键部件、水冷系统部件、安装工程等采购包任务,占中国承担ITER采购包任务的绝大部分。

  该所首批派遣赴法的团队老中青相结合,平均年龄35岁,所有人员均长期参与过EAST、ITER大型超导托卡马克部件的设计、研制、调试等工作,具有丰富的工程经验。

  “只要身体过得去,就永远不会退休。”69岁的研究员吴维越是首批派遣人员中年龄最大、经验最丰富的一员。他坚定地告诉大家:“困难一定会过去,我们一定会成功!”

  测试工程师谢延玉顾不上休整就立即投入到PF6线圈的现场冷测试验收工作中。谢延玉表示,“我认为一切都是值得的,国家需要就是义务所在。”

  “既然来了就要铆足干劲”

  ITER主机现场装配的部件数以万计,精度要求高、标准要求严、系统极其复杂。等离子体所ITER团队为了加快安装工程项目进度,坚持每周6天现场工作、1天远程办公,且节假日不休息。时下,春节临近,在ITER现场的工程师表示,最难熬的是“每逢佳节倍思亲”。

  精密测量工程师顾永奇坦言:“作为团队成员不能在关键时刻掉链子,既然来了就要铆足干劲。”

  目前,由中方主导的部分纵场线圈和极向场线圈的临时支撑安装已开工,各大部件已安全进入ITER主机大厅施工位,Feeder超导接头、高压绝缘等特殊工艺培训和取证工作陆续开展。接下来即将完成10根超导馈线的落位、3对超导接头的连接和绝缘处理、6个超导磁体的落位。

  其中,PF6线圈在ITER现场的冷测试是检验超导磁体质量、性能最为全面和严苛的一次检验,是决定其能否最终投入安装的最后一关。日前,由该所研制成功的PF6线圈一次性通过所有验收测试项目,即将作为磁体系统中首个线圈装配至ITER主机中。

  “做好防护消除后顾之忧”

  严重的国外疫情、严峻的施工环境、严苛的标准要求,挡不住前进的脚步。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前提下,团队成员以顽强的毅力和敬业的精神,快速奔跑在ITER项目建设的征途中。

  “要想方设法做好安全防护,消除在外同事们的后顾之忧。”等离子体所所长宋云涛透露,他们特别关注特殊时期同事在外生活和工作情况,积极协调解决各种突发问题,始终提醒在外人员增强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严格遵守项目现场规章和要求,确保安全从事相关工作。

  志存高远,筑梦聚变。宋云涛表示,等离子体所通过深度参与ITER计划,解决了聚变工程领域若干技术难题,突破和掌握了一系列未来建造聚变堆必备的核心技术。

  (原载于《中国科学报》 2021-02-08 第4版 综合)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上一篇:大科学工程“拉索”发表首篇科学论文 下一篇:我国科学家揭开脊椎动物从水生到陆生的演化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