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繁体中文  
 当前日期:
文章搜索:    
· 首页 - 科技聚焦

合肥研究院等肺结节无创诊断方法提高肺癌诊断率

来源:中国科学报 桂运安 访问:642 时间:2021-07-23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健康与医学技术研究所聂金福和洪波团队、王宏志课题组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赵大海团队合作,在肿瘤早筛领域取得新进展,开发了基于血液游离DNA(cfDNA)甲基化的肺结节良恶性无创诊断模型。该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癌症科学》。

  肺癌的早期发现是提高肺癌病人生存期的关键。早期肺癌在影像学上表现为肺部结节(直径≤3厘米的病灶)。由于CT影像检查的高敏感性,近年来体检发现肺结节的人越来越多,其中90%以上的肺结节是肺部良性结节或陈旧病变。然而,对于一些磨玻璃样的结节,由于恶性风险高、存在异质性,单从CT影像很难判断结节的良恶性。而穿刺活检有风险,且存在一定假阴性。因此,肺部结节常常被误诊或延迟诊断,造成不必要的手术或耽误病情。如何无创检测肺结节的良恶性,是一个重要的科研攻关方向。

  该合作团队利用一种新型的cfDNA全基因组甲基化测序技术,发现了肺癌病人与健康人cfDNA差异的甲基化特征区域,并且通过人工智能的方法建立了肺结节良恶性诊断模型,这一模型区分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到91.0%和93.3%,提高了恶性肺癌的诊断率。

  该技术目前正处在临床转化阶段,有望成为肺结节良恶性无创诊断的有力工具。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111/cas.15052

  (原载于《中国科学报》 2021-07-23 第4版 综合)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上一篇:航空遥感系统通过国家验收 可全天时、高精度对地观测 下一篇:我国科学家验证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可大幅“瘦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