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繁体中文  
 当前日期:
文章搜索:    
· 首页 - 科技聚焦

研究人员解析菌群移植关键因素

来源:中国科学报 刁雯蕙 访问:1147 时间:2022-01-27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深圳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戴磊课题组,对老龄小鼠进行了来自自体或异体宿主的粪便菌群移植,跟踪观察发现移植后肠道菌群成功定植并分别建立与宿主类似的稳态菌群结构,对宿主结肠转录组产生长期影响。此外,对于移植后的小鼠进行化学诱导肠道炎症,发现异体移植建立的菌群经过再次扰动后,无法维持与供体相似的稳态,而是恢复为老龄宿主移植前的初始状态。相关论文发表于《尖端科学》。

  粪便菌群移植(FMT)是一种将粪便物质从健康供体转移到肠道菌群受到破坏的患者的手段,目前已被用于治疗多种疾病。研究人员使用自然衰老的小鼠(20月龄)来研究移植的肠道菌群的建立及其恢复力。他们首先用抗生素混合物处理老龄小鼠以破坏其肠道菌群,并监测其自行恢复(SR)过程,接下来对抗生素处理后的老龄小鼠进行自体(FMT-A)或异体(FMT-H)的FMT,比较它们对于促进肠道菌群稳态恢复的作用。结果表明,在移植菌群的建立层面,异体与自体菌群移植一样有效,并且新建立的菌群组成与供体相似。

  研究人员跟踪观察了老龄小鼠3个治疗组从治疗前到粪菌移植后56天的宏基因组和结肠转录组变化,发现相比于SR组和FMT-H组,FMT-A组在促进微生物群功能恢复方面效果较好。结肠转录组测序则表明,与SR组相比,其他组FMT均可促进宿主转录组的恢复,而且FMT及不同的供体选择对于宿主转录组具有长期影响。

  最后,研究人员对接受FMT-A或FMT-H的FMT后的小鼠使用化学物质诱发结肠炎症,引起对新建立的肠道菌群稳态的再次扰动。对于接受FMT-A移植的老龄小鼠,肠道菌群的恢复过程仅被诱导的炎症短暂地扰动,FMT-H移植所建立的肠道菌群则无法在扰动后维持其组成。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isci.2021.103654

  (原载于《中国科学报》 2022-01-27 第1版 要闻)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上一篇:我国首颗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 下一篇:“粒子束大炮”首次达工业化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