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繁体中文  
 当前日期:
文章搜索:    
· 首页 - 科技聚焦

二氧化碳电解技术助力碳中和

来源:中国科学报 孙丹宁 访问:460 时间:2023-01-31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包信和院士、汪国雄研究员、高敦峰研究员团队在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电解制备燃料和化学品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团队揭示了碱性膜电解器中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电催化还原反应覆盖度驱动的选择性变化机制,并组装出千瓦级电堆,其电解性能达目前文献报道最高值。该成果可以实现钢厂尾气或者化工尾气的高值化利用,为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电解技术从实验室到实际应用奠定了技术基础。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纳米技术》。

  利用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能,二氧化碳电解反应可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高附加值燃料和化学品。乙烯、乙酸和乙醇等多碳产物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和市场需求,是理想的电解产物。然而,在工业级电流密度下高选择性生成多碳产物仍然是个挑战。

  研究团队基于钢铁工业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混合尾气这一现状,通过改变进料气组成来调变碱性膜电解器阴极氧化铜催化剂的微环境,实现了在工业级电流密度下高效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电解制备多碳产物。随着进料气中一氧化碳压力的增加,电解主产物逐渐由乙烯转变为乙酸,且电流密度显著增加。

  为进一步验证电解过程的可行性,团队组装了4节100平方厘米的碱性膜电堆,其电解功率最高达到2.85千瓦,在总电流为150安培时,乙烯的生成速率为457.5毫升每分钟;在总电流为250安培时,乙酸的生成速率为2.97克每分钟。

  “团队在电化学器件上进行了创新,研制了高性能碱性膜电解器件来电解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汪国雄介绍,“同时,我们通过改变反应气中一氧化碳分压来调控电极催化剂微环境,揭示了反应覆盖度驱动的选择性转变机制。”

  该研究不仅为单一多碳产物的定向生成提供了重要参考,而且为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电解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565-022-01286-y

  (原载于《中国科学报》 2023-01-31 第1版 要闻)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上一篇:在固态体系首次实现高保真度量子受控非门 下一篇:“天问一号”助力“火星日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