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繁体中文  
 当前日期:
文章搜索:    
· 首页 - 重点公开

焦作市科学技术局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

来源:焦作市科技局 访问:40747 时间:2023-02-02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科技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赋能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2022年,我局先后争取到河南省火炬统计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技术合同登记工作先进管理单位”“第十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河南赛区暨第十三届河南省创新创业大赛优秀组织奖等荣誉称号。

一、2022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凝练一流创新项目,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是争取上级各类科技项目资金5027万元。其中焦作国家高新区获国家双创特色载体建设资金1000万元;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承担的集成电路用电子化学品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项目,获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资金支持1100万元;焦作市和兴化学工业有限公司承担的锂离子电池用高性能导电炭黑技术开发及产业化应用8个项目获中央引导地方专项资金560万元;获省高企奖励预拨资金870万元等。2022年推荐申请省研发费财政补助企业335家,有望再争取省财政补助资金2000余万元。二是兑付全市科技创新奖励资金3578.7万元。修订出台《焦作市科技创新奖励资金管理办法》,对去年新增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试基地、产业研究院、中原英才等338个项目主体进行奖励,全市落实奖励资金3578.7万元,其中市财政负担1112.9万元。三是实施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围绕“356特色产业集群,瞄准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现代化工、绿色食品等优势产业和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创新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实施市科技重大专项11项,安排科技支持资金1000万元;印发《焦作市2022年科技计划项目》,对498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立项支持。四是探索建立重大科技项目揭榜挂帅新模式。出台《焦作市揭榜挂帅科技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在前期公开征集项目的基础上遴选揭榜挂帅科技项目技术需求34项,经专家论证,确定石墨烯碳材料配方电池研发26项项目为揭榜挂帅重大技术需求,已通过焦作市科技局官网面向全社会发榜,目前已受理揭榜挂帅项目6项。

(二)建设一流创新平台,加强载体平台培育升级。一是省中试基地建设取得新突破。筛选确定龙佰集团、多氟多新材料、强耐新材等7家单位为首批省中试基地重点培育单位。经努力争取,我市强耐新材、明仁药物、龙佰集团等3家企业被纳入省中试基地建设后备库。其中我市河南强耐新材股份有限公司牵头,联合河南省交通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盖森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申报的河南省固废资源低碳利用中试基地通过省科技厅评审,进入第三批省中试基地网上公示阶段。二是积极争创省技术创新中心。经形式审核,重点推荐多氟多新能源河南省新型动力电池技术创新中心、中原内配高效内燃机摩擦副组件技术创新中心、多氟多新材料河南省功能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河南超威电源有限公司高比能动力电池技术创新中心”4家备案。三是持续加强创新创业载体建设。2022年,全市共组织申报省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省众创空间2家。截至目前;1家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和1家省众创空间进入公示阶段,待正式文件印发后总数预计分别达8家、11家;新增博爱县金杯蔬菜专业合作社特色农产品星创天地等4家,总数达12家,其中河南平安种业有限公司星创天地被省科技厅评价为优秀,省财政给予30万元扶持资金。四是继续推进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作。经组织申报、形式审查、专家评定,年内建设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2家,总数达548家;组织推荐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0家,预计总数达到200家以上。

(三)培育一流创新主体,持续壮大科技型企业集群。一是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再创新高。年初印发《焦作市加快培育创新型企业专项行动方案(2022-2025)》《焦作市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2-2025)》等方案,对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申报工作2022年度目标任务进行分解。2022年,组织推荐高企认定178家,同比增长39%;预计通过评审160余家,全市高企总数达到380家以上,同比增长达24%以上,超额完成372家的省定目标;完成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注册数960家、入库备案企业数620家,分别同比增长22%25%,超额完成550家的省定目标;二是创新引领型企业培育工作稳步推进。2022年,全市通过认定河南省创新引领型企业11家,其中:创新龙头企业6家、瞪羚企业5家。河南强耐新材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帝一方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入选省绿色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三是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工作成效显著。截止11月底,全市917家(县市区统计上报口径)规上工业企业中,开展研发活动661家,研发活动覆盖比例达到72.08%;建立研发机构580家,研发机构覆盖比例达到63.25%。分别比上半年提高17.6418.12个百分点。均提前完成省定年度目标。

(四)转化一流创新成果,推动科研成果在焦落地。一是深化院(校)地科技合作。据初步统计,截止目前,我市新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49项,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国智清创雄安机器人研究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对接活动70余次。截止目前,通过院校地科技合作综合服务平台发布西安交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河南科技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3000余项。二是推进市校融合发展。组织举办市校深度融合发展千名专家进千企行动,组织县(市、区)政府、企业等与河南理工大学签约。截止目前,我市11个县(市、区)与理工大学实现战略合作全覆盖,初步建立科技专家库、企业库、成果库、技术需求库、合作项目库五大资源库,组织5场双向产学研对接活动,与我市企业共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3家,市校融合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三是开展省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经单位申报、项目审核、项目公示等程序,全市共提名2022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奖20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8项。目前,共有12个项目进入授奖建议项目公示阶段,其中,二等奖3项,三等奖9项。四是加强技术市场管理工作。积极开展技术合同登记。截止11月底,我市技术合同成交额35.82亿元,同比增长94%,超额完成省定目标31.6亿元。积极推动技术转移人才队伍培养和专业化队伍建设。焦作市科技局与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人才培养基地联合举办2022年度河南省初级技术经纪人(焦作)培训班。全市科技管理部门、高等院校、科技型企业和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等150人参加了线上培训,127名学员通过测试,取得国家技术转移专业人员能力等级培训初级技术经纪人结业证书。

(五)打造一流创新金融,探索科技金融结合新模式。一是推进科技贷款工作。切实解决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助力企业创新发展,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先后组织2次科技金融政策宣讲会,全市科技管理系统及100余家科技型企业共160余人参加会议。截止11月底,我市新发放科技贷款2.04亿元,支持企业40家,累计发放科技贷款9.88亿元,共支持企业80家。二是推进科技创新投资引导基金运营工作。截止202211月底,基金累计完成7个项目投资工作,投资总额12900万元,带动其他资本投资近2亿元,财政资金杠杆放大超10倍,较好的发挥了财政科技资金的引导放大作用。三是配合其他部门开展工作。协助市金融工作局开展金融服务项目建设融资需求征集工作,收集5项科创项目融资需求;与银保监分局、工信局、财政局、金融工作局、市人行联合转发省厅文件,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六)汇聚一流创新人才,厚植人才资源沃土。一是拨付创新创业人才(团队)项目资金。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帮助企业培育、引进和组建一批有基础、有潜力、研究方向明确的高水平创新团队和科技领军人才,进一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助推产业转型升级,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2022年,我市拨付创新创业人才(团队)项目资金528万元。二是开展中原英才和中原学者工作站申报工作2022年,我市河南理工大学孙玉宁入选中原学者,省财政给予资金支持200万元;焦作天宝桓祥机械科技有限公司田永平入选中原创业领军人才,省财政给予100万元扶持资金。组织推荐河南怀川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河南平安种业有限公司、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强耐新材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单位申报中原学者工作站,目前省科技厅正在评审过程中。三是开展省市科技特派员工作2022年,省科技厅首次向我市修武县派遣河南师范大学牵头的省中药材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和20个科技特派员,与上年0个服务团和8个科技特派员相比大幅增长。印发《焦作市科技特派员助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组织开展2022年度焦作市科技特派员人选征集工作,确定市派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6个、市派科技特派员50个,为我市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四是开展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工作。组织县(市、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615人次(省、市目标300人次)、新增技能人才数240人(省、市目标170人)、新增高技能人才105人(省、市目标31人)。

(七)构建一流创新机制,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一是探索建立重大科技项目揭榜挂帅新模式。出台《焦作市揭榜挂帅科技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在我市建立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揭榜挂帅攻关机制。聚焦我市主导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地方特色产业的卡脖子技术和产业急需关键技术难题,面向国内外发榜,组织社会力量揭榜攻关,项目资助金额最高达300万元。截止目前,已向全社会发布26揭榜挂帅重大技术需求,受理6揭榜挂帅项目。二是完善实施科技创新奖励制度。修订出台《焦作市科技创新奖励资金管理办法》,增设了引进高企、院士,新建中试基地等奖励事项,将国家科学技术奖特等奖奖励标准调高至500万元。对去年新增的国家高企、中试基地、产业研究院、中原英才等进行奖励,全市落实奖励资金3578.7万元,其中市财政负担1112.9万元。三是试行项目资金直通车机制。2022年,市科技重大专项、人才团队项目资金共1028万元直接拨付企业,避免截留延迟拨付问题。

(八)营造一流创新氛围,培育全社会崇尚创新文化。一是举办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组织开展第十一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河南赛区焦作市分赛区活动。经前期积极组织发动,2022年全市158家企业报名参赛,同比增长41.07%95家企业通过初赛进入复赛,同比增长41.8%。经激烈角逐,我市12家企业入围河南赛区决赛,3家企业入围全国赛。推荐焦作晶锐光电有限公司大尺寸激光晶体TeO2的研发及产业化15个项目参加河南省第三届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创业大赛。二是积极做好科普工作。组织2022年度科技活动周活动,举办走进科技 你我同行的户外科普展览活动;推荐国家方志馆南水北调分馆等7家单位申报省科普基地,焦作市实验小学等4所中小学校申报省小小科学家科技创新操作室;组织我市4名选手参加2022年全省科普讲解大赛,其中两名选手分别获省三等奖、优秀奖,在全社会营造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

二、主要困难及问题

(一)高端研发平台条件较弱。由于历史的、布局的和现实的原因,焦作市本土没有国家级的大院、大所,没有国家部委院校尤其是985高校,没有央企总部和研发机构。在现有研发平台建设方面,仅有省级研发平台,多年以来很难争取到国家级研发平台;一些好的企业,也选择将研发基地和科研团队布局在相对发达地区。

(二)原始创新动力不足。缺乏能够补强原始创新短板、攻克核心关键技术的引领型、突破型重大创新平台,实验室体系还没有形成完整的链条,对我市转型发展创新引领带动能力明显不足。此外受经济下行形势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部分企业经营困难,仅满足于生产现状,开展科技创新、研发投入的意愿降低。

(三)高层次创新人才数量少。与经济发达城市和地区如上海、杭州等地对高层次人才重视程度相比,我市引进创新人才的数量和结构层次与需求相比还不尽人意,部分本地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甚至流出我市。在实际工作中,现有创新政策难以满足高层次人才的引进需求。

三、2023年工作计划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定不移地将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23年,我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为壮大创新主体集群,强化核心技术攻关,做强平台载体建设,重点做好以下工作,确保科技创新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持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大力实施创新型企业树标引领行动,健全“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的梯次培育机制,加快构建以创新龙头企业、“瞪羚”企业为引领,高新技术企业为支撑,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基础的创新型企业集群发展体系。结合我市“万人助万企”活动,深入推进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工作,落实县市区主体责任,对落后县市区和企业开展“四有”建设精准帮扶和统计年报业务辅导,力促企业研发活动应统尽统。积极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科技创新奖励等惠企政策,营造创新生态环境,引导和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创新能力。到2023年底,争取新增5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备案入库65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深入推进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力争覆盖率达75%以上。

(二)持续加强创新载体平台建设。坚持需求导向、产业导向、未来导向,强化国家高新区龙头引领,以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中试基地、新型研发机构为建设重点,打造从0到1,从1到N创新链条。突出抓好焦作国家高新区“一区多园”改革,实现高新区综合排名快速提升。积极争创省级中试基地、重点实验室、产业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新平台载体。紧密跟进全省实验室体系重塑,联合河南理工大学,多氟多、佰利联、中内配等行业龙头企业共同共建焦作市能源实验室,争取融入省龙子湖能源实验室建设体系。推进焦作市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构建我市知识创新和科技实验研究体系,打造我市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科技创新基地。

(三)持续加快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一是强化创新链产业链融合,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围绕“356特色产业集群”,瞄准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绿色食品等优势产业和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一批科技计划项目,突破一批前沿技术。二是深化院(校)地科技合作,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供应链无缝对接,签约一批科技项目,转化一批科技成果。三是加强技术合同登记工作。加强业务指导培训,进一步提高全市技术合同登记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督促各县(市、区)科技主管部门加大工作力度,走访摸排重点企业,做到应登尽登,确保我市技术合同登记额在全省的领先地位。

(四)持续引育创新人才团队。坚持引育并举、以用为本,紧紧围绕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点学科建设和优势产业发展需要,大力实施“怀川英才计划”,加快集聚、培育和使用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具有较强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精尖缺人才(团队)。积极组织申报省中原学者、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建设中原学者工作站等人才创新平台,加快推进焦作市科技人才库建设,持续壮大焦作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到2023年底,力争培育中原英才3名、科技人才库达3300人。

(五)持续构建一流创新生态。推动科研项目管理改革,完善科研人员本位的科研组织体系,进一步推行“揭榜挂帅”等项目组织机制,形成并实施有利于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评价制度。强化科技大市场建设,开展好科技政策解读发布、创新创业科技大讲堂、科技助万业服务、技术转移转化对接、科技人才引育等科技服务活动,提升我市科技创新创业服务能力。深化科技金融结合改革,进一步完善提升中原银行焦作分行科技支行、科技创新投资引导基金等作用,引导撬动金融资金、社会资本向创新领域集聚,加速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


2022年12月15日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上一篇:焦作市科技局(及所属)2023年度部门预算公开 下一篇:焦作市科技局2022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