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繁体中文  
 当前日期:
文章搜索:    
· 首页 - 科技聚焦

不易耐药,金纳米颗粒有望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

来源:中国科学报 沈春蕾 访问:771 时间:2024-01-03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赖仞团队研究获得了直径约3纳米的多肽修饰的金纳米颗粒(Au_CR),能够通过作用于细菌的细胞膜杀死细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现出特异的抑菌作用。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纳米快报》。

金黄色葡萄球菌属于革兰氏阳性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微生物,不仅会引发肺炎、脑膜炎、心内膜炎、中毒性休克综合征、菌血症及败血症等多种疾病,还容易引发术后及烫伤后的伤口感染。

文献资料显示,20世纪40年代初,青霉素的发现和应用显著改善了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治疗效果。但在1942年,研究人员发现了耐青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1959年,为治疗耐青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引发的感染,临床上引入了甲氧西林,这是一种半合成的耐青霉素酶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但两年后,研究人员又证实了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存在。如今,MRSA在全球大部分地区的耐药性检出率已超过30%。

一直以来,万古霉素都是临床治疗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的首选药物,曾被称为临床抗感染的“最后底线”,如今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已经出现,并呈全球流行趋势。

赖仞团队长期致力于新型抗菌候选药物分子研发,目前识别了超过1000个的抗菌肽。在最新研究中,赖仞团队设计了包含2至3个氨基酸的超短抗菌肽,并通过形成金-硫共价键的方式修饰到金纳米颗粒上,从而得到Au_CR。Au_CR纳米颗粒的形成增强了抗菌活性和稳定性,并且毒副作用小,不易诱导耐药性,综合治疗效果优于万古霉素,具有显著的抗菌候选药物开发特征。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21/acs.nanolett.3c03909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上一篇:科研人员开发新型全钒液流电池单体电堆 下一篇:无须手术,体内自组装系统有效连接神经末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