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要闻

我市科技创新综合水平 稳居全省前四位

来源: 焦作日报  访问:  时间:2025-10-23

(焦作日报记者朱晓琳)10月22日下午,市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举行。发布会传来好消息,“十四五”期间我市科技创新成果斐然,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在规划收官之际交出了亮眼答卷——近年来,我市科技创新综合水平稳居全省前四位。

强化党对科技工作领导,做好顶层设计安排。我市参照全国、全省科技系统机构改革,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担任“双主任”的市委科技委员会,作为市委议事协调机构,统筹推进我市创新体系建设和科技体制改革,统筹解决科技领域战略性、方向性、全局性重大问题。同时,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谋划实施了“345”创新行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推进焦作高质量发展。

完善科技政策体系,营造创新社会环境。五年来,我市先后出台《关于推进焦作市与河南理工大学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的意见》《焦作市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工作方案》《焦作市科技创新奖励资金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加大改革力度,优化政策体系,营造有利于创新驱动发展的社会环境,激发广大科技人员的创新创造活力,使全社会创新源泉充分涌动。

加强财政资金支持,撬动社会资本投入。五年来,市财政坚持“科技投入只增不减”的原则,把科技创新作为重点支出优先保障,持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专项设立焦作市科技创新奖励资金,用于奖励、补助在我市科技创新活动中作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带动社会资金积极投入科技创新。相较2020年,我市财政科技投入从5.3亿元增加至14.5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从40.55亿元提升至63.07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从2%提高到2.82%。

强化创新主体培育,壮大科技企业规模。五年来,我市大力实施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行动,通过开展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积极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构建全市创新主体基本盘。同时,鼓励规模大、发展好、成长快的高新技术企业升级为创新龙头企业、“瞪羚”企业。

完善创新平台建设,强化产业技术供给。五年来,我市积极融入省“两城一谷”体系,挂牌运行省医学科学院焦作基地,共建神农种业实验室中试和成果转化基地、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试验站,并联合省科学院打造第一个县域科创园——沁阳科创园,建成了一座“不走的科学院”。此外,我市聚焦战略新材料领域,自主建设运营云台山实验室;持续加强科技创新载体建设,积极培育高质量孵化器,助推焦作国家高新区、孟州省级高新区持续争先进位。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深化科技产业融合。五年来,我市常态化开展院(校)地科技合作,对内深化与河南理工大学共生共荣、协同发展,对外加强和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国内知名院(校)交流合作,走出了具有焦作特色的科研成果转化新路。

完善政策激励机制,人才引育更加高效。五年来,我市深入实施焦作英才计划,围绕“3+13+N”产业链布局人才链,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强化人才服务保障,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持续壮大焦作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全市现有省级以上科技创新人才27人,其中河南理工大学孙玉宁教授入选中原学者,填补了我市本土高层次人才培育的空白。